寫了介云軒後, 有友人回應, 提及中山堂附近, 有一家賣菜飯. 這才想起隆記菜飯. 是的, 這就是全名. 既沒”店”字, 也沒”館”字. 挺有個性的.
正宗上海飯店, 本就不多. 現在的餐廳, 大多是南北合, 一把抓. 甚至於走全球統一路線. 像隆記菜飯, 和介云軒, 這樣純正滬菜館, 在台北市, 大概用一隻手的指頭來數, 都嫌多.
隆記菜飯一直是我所愛. 以往, 每次返台一定會去報到. 最後一次去, 是07年, 爸爸往生後. 我返台奔喪, 並幫媽媽辦那些煩複的財產轉移, 申報遺產稅, 及捐款興建學校, 和一大堆其他的事. 那天, 是到西區辦事. 該吃中午飯時, 咱們家喜太后, 為了犒賞有功的我, 特准我挑地方. 我這一得意, 就挑了隆記菜飯. 只見, 喜太后眉頭一皺, 本人趕緊喊改. 太后說, “也罷! 妳不常回來, 就去這家吧!”
我這才記起, 太后喜歡場地大, 而裝璜華麗的高檔餐廳. 隆記菜飯是相當老舊, 沒啥裝璜. 座位也不算寬暢. 小小的洗手間在樓上. 樓梯是那種舊式的, 窄而陡. 那天吃完, 太后就撂下懿旨, “就此一次, 絕無下回!” 本人唯唯諾諾地, 接旨, 謝恩. 那還敢多話?!
其實, 吃美食, 不吃裝璜的人, 都會喜歡隆記菜飯. 它與介云軒稍稍不同. 它有兩層樓, 局面較大. 菜單也大. 介云軒的十道擺盤小菜, 是看當天菜市場進菜而定. 常有變動. 隆記菜飯的擺盤小菜, 就有二十多道. 但是, 式樣比較固定. 菜單也有好幾頁. 像我這樣眼睛大, 肚子小的人. 要花更多的時間, 邊吞口水, 邊看來選去.
隆記菜飯的菜飯比較油. 你如不愛太油, 可請他們不要澆滷汁. 讓他們把滷汁另放在小碗內. 你可自己決定, 要加與否, 或加多少.
頭頂的相片, 是有名的滬式臭豆腐. 稍抹點油, 再清蒸. 其上的紅椒, 只是擺飾. 上海菜是不辣的. 清蒸臭豆腐比油炸過的味道重得多. 因此, 愛者愛死. 嫌者揑鼻, 搖頭. 十分兩極. 上次忘了介紹, 上海菜除了紅燒下巴(魚頭), 還有紅燒划水(魚尾). 也是一樣美味. 只是, 划水雖肉多些, 但刺也多.
這次返台, 沒去報到. 並非奉旨. 而是, 超級路癡出門在外, 多要有人領路. 事多一忙, 就錯過了. 順便, 再介紹一家好吃的. 從隆記菜飯右轉, 出巷子, 再左轉. 就有一家上海點心店(很抱歉! 名字, 我不記得.). 專賣上海粽子, 上海湯圓, 和蟹殼黃(滬式燒餅). 店面嬌小. 但, 常要稍稍排隊. 可內食, 也可外帶. 每樣都道地, 又美味. 不能再講了. 再講, 就要水淹書桌(口水+淚水), 那就麻煩大了.
隆記菜飯 台北市延平南路101巷1號 中山堂右對面
Tel (02)2331-5078